商标侵权行为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 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其商品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或者在未注册的商品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为该商品是由商标注册人生产或者提供的。
2.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在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为该商品是由商标注册人生产或者提供的。
3.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未注册商标:在未注册的商品上使用他人未注册商标,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为该商品是由他人生产或者提供的。
4. 擅自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未注册商标:在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未注册商标,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为该商品是由商标注册人生产或者提供的。
商标侵权的七大形式,你中招了吗?
在当今社会,商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企业形象的代表,更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标侵权行为也日益猖獗。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形式呢?本文将为您揭秘商标侵权行为的七大形式。
1. 直接侵权直接侵权是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包括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例如,在瓶装啤酒上使用“百威”商标,就属于直接侵权。
2. 间接侵权间接侵权是指未直接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但为他人实施直接侵权行为提供了帮助。例如,为朋友制作带有“耐克”商标的T恤,就属于间接侵权。
3. 混淆侵权混淆侵权是指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足以引起消费者混淆。例如,在手表上使用“劳力士”商标,就可能构成混淆侵权。
4. 淡化侵权淡化侵权是指将他人的驰名商标用于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削弱了该商标的独特性和显著性。例如,将“苹果”商标用于手机壳上,后来又将其用于服装上,就可能构成淡化侵权。
5. 掠夺性使用掠夺性使用是指将他人的驰名商标用于类似商品或服务上,导致消费者混淆。例如,在运动鞋上使用“耐克”商标,就可能构成掠夺性使用。
6. 描述性使用描述性使用是指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作商品名称、质量特性和功能描述等方面。例如,将“可口可乐”商标用作饮料的名称,就属于描述性使用。
7. 商业诋毁商业诋毁是指散布虚假信息,诽谤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例如,在互联网上发布关于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低劣的虚假信息,就可能构成商业诋毁。
以上七种形式是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作为企业或商家,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并避免这些侵权行为。同时,如果发现他人侵犯了自己的注册商标权,应该及时采取维权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